國際企業經營法律風險實務探討系列講座第八場 —
食品與農產品安全及國際貿易規範

國際企業經營法律風險實務探討系列講座第八場 —
食品與農產品安全及國際貿易規範

政大國貿系「國際企業經營法律風險實務探討」系列講座,於今(2025)年5月2日舉辦第八場演講,榮幸邀請到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廖鴻仁專門委員擔任主講人,分享其對「食品與農產品安全及國際貿易規範」的深度觀察與實務經驗。

講座開始先由國貿系楊培侃教授致詞,介紹廖專委曾派駐我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負責WTO有關《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的業務;返國亦在農業部防檢署任職,而此單位為WTO有關SPS協定我國指定的聯絡窗口,廖專委從其獸醫專業出發,長期專研動植物健康與貿易議題,為今日探討主題的不二人選。

鑑於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在全球農產品貿易中的關鍵角色,廖專委首先提及動植物檢疫體系與措施的必要性,並指出SPS協定的設計原則,既須守護人類、動植物的健康,又得避免把貿易大門鎖得太緊,如何調和兩者之間的政策目標,是國際貿易學習道路上值得關注的重點。

為了彰顯檢疫措施的重要性,廖專委舉1845年愛爾蘭馬鈴薯晚疫病為例,說明此疫病如何引發嚴重的大饑荒,影響人類的生存,在在體現植物疫病管控的重要性;此外,又以1997年台灣爆發口蹄疫為例,導致國內豬肉無法外銷,進而造成國內1700億元的經濟損失。間接促使台灣政府成立防疫檢疫署之專責單位予以因應,進一步介紹防檢署分別在基隆、桃園、台中、高雄等地的18個檢疫站點,以及針對「進口」、「出口」及「旅客檢疫」等三大業務面向,以支撐台灣整體檢疫系統的運行。

課程後半段則深入介紹國際貿易規範,廖專委先概述SPS協定內容,其要求任何檢疫措施皆須具備科學證據,同時在經風險評估後採取對貿易影響降到最低的作法。他以WTO歐盟禁止荷爾蒙牛肉的爭端為例,解釋SPS協定有關條文適用上的爭議。並提到基因改造食品與基因編輯技術之監管挑戰等諸多不同議題,彰顯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將影響過往人們或科學界對食品安全或動植物健康風險的認知,進而對政府的管制政策與措施帶來挑戰。最後,廖專委利用照片介紹其派駐日內瓦的日常業務、WTO/SPS委員會的運作、瑞士當地的風土民俗及WTO總部及代表團辦公廳舍及活動等資訊,鼓勵同學可以國際經貿領域為職涯發展目標。

講者的生動講述也引發在座來賓的熱烈提問,例如:臺美間有關牛肉或豬肉使用萊劑的貿易問題、非洲豬瘟所引發的肉類產品邊境管制、進口食品、飼料等含有未經核准基因改造材料的「低度殘留」所衍生的貿易問題、使用新興基因編輯技術所生產的食品的管理、SPS國際標準機構的代表性問題及國際標準制訂過程的政治角力,以及農業部與衛福部食藥署間在食品安全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政策間的協調合作等問題。廖專委則針對與會學員的問題,提供專業的答覆。

講座尾聲,楊教授忍不住讚嘆廖專委的分享從歷史到實務,從國際規範到台灣經驗,內容豐富且趣味橫生,為來賓打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的知識庫。楊教授更提及自己受政府委託前往WTO參加公共論壇會議時與廖專委結識的過程,為講座畫下圓滿句點。廖專委生動的案例分享與深入淺出的分析,也使複雜的國際貿易規範變得更加活潑有趣,令與會學員獲益良多。

更多學術交流活動皆會在本中心官網與臉書專頁同步公告

敬請持續關注:政大國貿所國際經貿法組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