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28789

問與答


1.國貿所的教學方向及目標為何?主要在培養學生具備哪方面的能力或知識?課程多元的意義為何?會不會造成專業能力課程之學習與培養出現不專精的情形? 
2.由國貿所的師資與開設之課程來看,課程內容似乎有很多課程與經濟理論相關,與國企所有何不同?與企研所或商研所的差異又在哪?
3.
國貿所的師資有何特色?師生比例如何?
4.國貿所是否有為學生安排與EMBA或企業界交流的機會,有規劃寒暑假至企業實習或參訪的計畫呢?

5.國貿所的學生畢業後,主要出路及就業市場多在哪方面? 在就業市場上有什麼核心競爭力
6.什麼樣特質的人比較適合念商學管理研究所? 個性內向的人是不是不適合?
7.貴所學生通常都在什麼時候開始寫作論文及找指導教授? 所上學生一般修業年限規定為何?

8.如果我要報考國貿所,需要花多少時間準備? 參考書目有哪些?貴所是否有提供考古題的資訊及相關資源?
9.關於財管有些很重要的課程如選擇權、期貨、風險控管方面等,本所並未開設,未來是否有聘任非著重經濟領域師資的考慮,開設更多元化的課程,或者有其他選課措施提供學生選讀這些課程














1.國貿所的教學方向及目標為何?主要在培養學生具備哪方面的能力或知識?課程多元的意義為何?會不會造成專業能力課程之學習與培養出現不專精的情形?
A1:國貿所分為兩組,國際經營組(含國際經濟、國際財務、國際企管行銷等專業領域) 以及 國際經貿法。
 
隨著國際環境的改變與需求,我們不斷的增進國貿所的課程範圍。學生進入國貿所後,所要學習的範圍也會因此不斷的擴增。很多學生會認為這樣會不會造成學習過程的不專精,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分下列幾點回答。
 
首先我們以世界前十大MBA Program來看,如哈佛、MIT等,他們的課程規劃廣度是很大的,這是因為國際商業經營人才所面對環境非常的廣,每天所要處理的問題包括外部環境對公司的影響,公司內部環境如人事部門管理、各部門間的協調等。
 
我們常常看到企業界要的MBA人才最重要應具備的是溝通能力,必須要懂得跟各部門溝通,懂得如何因應環境來做最適當的反應與策略。企業界要的商業人才與工科人才不一樣,工科必須要專精做D,而一個商業人才出去就算是做行銷,仍然必須要與財務、人事部門等做溝通,或是與上游供應商及下游通路商做很多的互動。在溝通互動過程中,你必須要對這些相關知識都能瞭解,因此在一般國際性MBA課程設計,會希望一個商業人才各種知識都具備,也唯有透過這樣的訓練才能夠獲得整合的知識。
 
一個商學的人絕對沒有權利說他只專精在某個部分,若要只專精某學門知識,比較適合去讀博士的課程,或專門做某方面的研究,商學人才的訓練與做學術研究的要求是不同的。MBA的課程是要訓練學生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傑出的經理人員,最後目標是成為高階主管,因此公司內部運作過程都要懂,對外部環境影響公司策略的分析也要瞭解,所以本所要求學生在經財企法等課程的知識都應該要具備。
但是對於一個剛進入公司第一個工作的MBA,似乎也應該具備一兩個專長,因此,我們認為修習商學各方面知識是很重要的。所以本所除了共同群必修外,建議同學可於某一領域多修幾門課,增加此領域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再於專精的科目外,加強其他領域更廣闊的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變化快速的就業市場擁有更多競爭力。
舉例來說,當學生主修是企業管理與行銷,出去找工作時發現有很多職務是與財務金融相關,這時若副修是財務領域,就增加了競爭優勢。同樣的情形,若主修財務,副修企管行銷,出去後發現有很多金控公司需要行銷企管知識的人才,本身所具備的多重領域知識就有很大的賣點。
所以多領域的課程設計,用意是在幫助學生專精之外能有更廣的知識,在找工作時也比別人多一個立基點。   
 回問題列表                                                                                             
 



2.由國貿所的師資與開設之課程來看,課程內容似乎有很多課程與經濟理論相關,與國企所有何不同?與企研所或商研所的差異又在哪?
A2:台灣是一個非常小的地方,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國際的市場,環境變化又如此快速,若要訓練一個對未來外部環境有分析能力的人有兩個方式,一個方式是去談國際環境的知識,另一個方式著重更根本的部分,教給學生根本的經濟分析能力,因為只要在基本經濟分析能力強,在總體環境、金融、貿易環境,甚至個體財務、行銷的思考能力就會變得非常強。所以常有人認為經濟是商學之母,很多考試經濟學常常都是必考,原因是因為它是一個根本,它能夠幫助你在學習商學相關學科時有比較 深入思考的能力。

若一個學生沒有很強的經濟學基礎,去從事總體環境分析、財務分析或行銷工作,擁有的只是比較表面的觀念,一些根本問題的分析能力會受限。國貿所對經濟理論訓練的重視,是想透過基礎堅固的經濟學訓練,加強學生在各學科上的分析能力,並非國貿所偏向經濟,因為經濟是一切商學分析的基礎。事實上,過去幾年來國貿所的課程走向多元化,有關企管、行銷、財務、法律方面課程所佔的比例一半以上,並不是整個課程都以經濟為主。

 
與國企所最大的差異是在理念上不同。國際貿易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不只是早期商品貿易時代貿易實務的代名詞,而是更多元化的思考面向。我們認為未來國際經營人才應該要具備外部環境分析能力及公司內部管理知識,所以本所強調的是兩者的並重,課程規劃也多著重於培養學生外部宏觀的能力。台灣所面對的環境變化非常快,我們認為內部管理知識 與外部分析能力同樣重要。而國企所顧名思義是以公司為出發點,把2/3放在公司內部的管理,1/3才是外部環境,與政大國貿所內外部環境並重的教學理念是不同的。
 
與企研所、 商研所的差異則是在"廣度",因為國貿所更強調國際面的課程,希望能培養學生具備更宏觀的視野與國際化的知識。很多人也會問,國貿所又要追求廣度又要國際化,在資源有限下會不會讓很多課程並無法開設。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取捨,以國際企業管理行銷專業來說,我們認為重點是在國際企業管理、國際策略、國際行銷管理、國際新產品的管理,一個經理人才這方面的知識是很重要的,相對來講有關人事管理、作業管理等,在我們的基本課程中比較不強調,這是一種資源的取捨。我們會不斷地思考未來幾年一個經營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及知識是哪部分。我們與企研所的取捨不太一樣,企研所的取捨在國際面會少一點,而增加人事管理、生產管理的部分,這是理念上取捨的問題。 
回問題列表   



 


3.
國貿所的師資有何特色?師生比例如何?
A3:本系雖然歷史悠久,但我們的師資是商學院裡最年輕化及國際化的一群。過去幾年國貿所不斷積極聘用新老師,引進在財務、企管、經濟、經貿法等相關領域的師資,師資平均年齡不斷年輕化,再加上有日、韓、港籍等外籍師資,整個系非常有活力。學生的各項活動老師也都積極參與。融洽的師生關係也幫助學生在學術或生涯規劃上的諮詢輔導上更有效率。 另外,本所師資在學術研究的產出亦有很優秀的表現,舉凡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學術研究優良獎、研究講座獎、學術研究成果國際化優等研究獎、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獎、國科會研究獎勵、優良教師等都有本所教師的身影。在教學方面,由於本所師資年輕,教學十分熱誠,深獲學生好評。在本所老師的指導之下,每年也都有多位學生畢業論文獲得各種獎項。國貿所師生比相對其他系所更具優勢,我們的碩士班學生一年錄取49位,兩個年級學生人數約100位,而師資共有24位,相對於某些研究所一年招收七十幾至一百位學生,而師資數與本所差不多的情況下,教學品質上國貿所相較其他所好很多。
回問題列表 


 
 


4.國貿所是否有為學生安排與EMBA或企業界交流的機會,有規劃寒暑假至企業實習或參訪的計畫呢?
A4:一個MBA 要找到好的工作必須要具備各種知識能力,我們希望同學在求學過程中能除了專業上的知識,也能接觸實務面,所以我們盡量利用國貿所的資源,如EMBA的學員,舉辦研討會與EMBA交流互動。此外,也會舉辦參訪行程等業界合作,進行小組心得報告提供建議。在暑假期間,會由EMBA或者國貿系友提供工讀及實習機會,讓學生可以透過實際企業運作情形,有助於在MBA課程深入學習及瞭解,在未來就業方面也會因為這些工作經驗而有很大助益。
回問題列表 



 
 


5.國貿所的學生畢業後,主要出路及就業市場多在哪方面? 在就業市場上有什麼核心競爭力?
答:我們在設計整個國貿所的課程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我們會去思考企業界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來設計我們的課程,所以整體來看,我們所上的畢業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出路及風評都很好。就如同前面幾題所述,大部分企業界聘任一個MBA 會希望他具備全面性廣泛的知識,以及溝通協調的能力。舉例來說,我們有學生在資訊電子公司擔任國際行銷人員,由於所牽涉的業務內容包含國際面, 所以除了應具備基本國際行銷知識外,對於國際法律、財務、國際環境變化也要懂。因此,企業界在雇用人才時很喜歡國貿所的學生,因為我們提供的訓練符合他們的需要與當下環境的需求。此外,我們也有學生在投信投顧擔任基金分析研究員與經理人員,這些學生有以國際財務為主修,也有以國際企管行銷為主修的,國貿所的學生不只會總體經濟與財務分析,還懂得產業分析的知識,所以很受歡迎。國貿所的學生也有很多在國際性的大公司如P&G、花旗、聯合利華、麥肯錫等,這些企業需要溝通 協調能力的人才,必須具備各種知識,我們所上的學生在這方面很有競爭優勢。 
回問題列表

 
 


6.什麼樣特質的人比較適合念商學管理研究所? 個性內向的人是不是不適合?
答:有很多人會認為個性內向的人不適合念商學研究所,外向的人比較合適,我們認為這不是內向外向的問題,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一個有積極人生觀的 同學不一定要很外向,他很懂得作分析、不一定很會講話,但很懂得做出一個判斷,他可能成為企業中重要的企劃人員,甚至成為主要的管理階層。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在企業界成功的經理人或創業者並非每一個都是外向的,但卻一定具備不怕輸、跌倒還能夠站起來的人生態度。要成為一個傑出的商業人才應該要有積極的人生觀、不怕輸的精神與宏觀的學習態度,這反而比較重要。如果同學是想只專精某一領域知識,不能接受失敗的考驗、對失敗感到害怕、 做事態度消極,這種人可能就比較不適合來讀商學的研究所。 
回問題列表

 
 


7.貴所學生通常都在什麼時候開始寫作論文及找指導教授? 所上學生一般修業年限規定為何?
答:一般修業年限為兩年,超過90% 的學生都會在兩年順利畢業。我們不希望學生進來後立刻找指導教授,這與我們整體理念一致,希望學生要有廣闊的視野,不要侷限。同學在第一個學期對各個領域的必/群修廣泛修習之後,心中應該就比較有定見要以何者為專長領域,並著手進行剩餘一年半的課程規劃。所以在第一學期課程結束,第二學期即將結束前藉由系上舉辦的指導教授說明會,開始徵詢指導教授。這樣的過程可以使學生得到廣的知識後,又瞭解未來要走哪個專精的知識。 
回問題列表

 
 


8.如果我要報考國貿所,需要花多少時間準備? 參考書目有哪些?貴所是否有提供考古題的資訊及相關資源?
答:到底要準備多久會因學生基本能力不同而異。我們強烈建議同學去參考我們的考古題,政大圖書館網頁中有歷屆豐富的考古題資訊,由考古題可以大略知道本所考試方 向。出題方向有幾個原則,我們希望測試的是學生的基本分析能力、基本的思考邏輯,還有基本的知識能力。關於考試相關問題,同學可以參考考古題或找學長姊問 報考經驗。本所每年也會舉辦招生說明會,有學長姊提供有關報考、甄試、口試、筆試技巧的經驗分享。 
回問題列表

 
 


9.關於財管有些很重要的課程如選擇權、期貨、風險控管方面等,本所並未開設,未來是否有聘任非著重經濟領域師資的考慮,開設更多元化的課程,或者有其他選課措施提供學生選讀這些課程?
答:在國際財務管理中,我們認為一些基本的財務管理、一般資產投資組合等財務的知識,是必須提供的訓練。相對於財管所的一些課程,國貿所並沒有提供,這是一種資源取捨的問題。我們思考過未來幾年一個財務領域的經營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及知識是哪部分,我們提供這些必備不可或缺知識的訓練,而一些很專精的課程,同學可以透過選修來選擇。我們希望學生具有開闊的心胸,能廣泛的接受學習各方面的知識,而非只學選擇權或期貨的知識、或只學行銷管理,若學生只想學習某方面的知識,進來國貿所後會感覺礙手礙腳。我們一直堅信一個未來的經營人才必須具備各種知識,所以我們在廣度的過程當中去選擇一些基礎的、重要的課程,在資源有限下我們不會什麼課都 開。我們的屬性與財管所不同,財管所著重財管所有課程、較細部的財管專業,若同學的目標只有財管專業,那麼國貿所的方向並不適合他。
回問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