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監理與法律遵循風險
政大國貿系「國際企業經營法律風險實務探討」系列講座,於今(2025)年5月9日舉辦第九場演講,榮幸邀請到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柯怡明副總經理擔任主講人,以「國際金融監理與法令遵循風險」為題,分享其在兆豐銀行及美國分行擔任經理期間所累積的銀行法遵與風險控管實務經驗與前瞻觀點。本場演講另邀請匯豐銀行法令遵循處羅詩敏副總經理擔任致詞及與談貴賓,共同探討跨國銀行的法令遵循與風險控管議題。
講座首先以「信任」為題出發,柯副總經理指出「銀行最怕的不是倒帳而是失信」,金融體系的核心在於市場對其誠信的信賴。銀行一旦涉入洗錢、詐騙、資恐等事件,不僅可能面臨鉅額罰款與刑責,亦將失去客戶與監理機關對其所累積的信任,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面對日益複雜的跨境交易與全球監管環境,金融機構必須強化內控機制,而柯副總經理向聽眾介紹目前金融機構常使用的「三道防線制度」,第一道為業務單位,需在第一線就辨識可疑交易;第二道為法令遵循部門,負責制度設計與風險評估;第三道為稽核部門,獨立檢視整體遵循成效。這一制度建構出完整的風險管控架構,確保銀行能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穩健營運。
講座中段轉而探討國際金融監理的趨勢,柯副總經理分就美、歐、中國及東南亞等國家,指出不同國家對金融監理的著力點略有不同。美國持續透過制裁措施發揮其金融影響力,對違反國際法規的金融機構採取嚴厲懲罰;歐洲則逐步推進ESG永續金融與法規監理的整合,並以歐盟第六號資本要求指令(Capital Requirement Directive VI)作為強化跨境監管與資本充足新基礎;中國近年來則致力於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對跨境金流與資本移動控管;東南亞則面臨數位詐騙與洗錢熱點的問題,儘管監理制度尚不一致,部分國家如新加坡仍積極強化監控能力以降低犯罪風險。
柯副總經理以我國工具機輸往俄羅斯事件為例,說明當貿易與金融交易牽涉特定國家或敏感品項時,銀行有責任辨識其潛在的風險。此外,柯副總經理亦說明在面臨北韓原油事件時,銀行是如何進行監管的,透過船舶查詢暨船舶追蹤系統,輔以圖像表達油品交易背後的複雜法律關係,使聽眾們能一目瞭然整起事件發生的過程。
講座尾聲,柯副總經理提醒,銀行雖非執法機關,但在維護全球金融秩序上卻扮演關鍵的「風險防火牆」,同時強調建立風險意識與法遵文化,不能僅靠制度設計,更須仰賴每一位從業人員的專業自覺與道德判斷方能成功。
講座結束後,楊培侃教授感謝柯副總經理的精彩演講並與全國律師聯合會國際經貿談判委員會主任委員許慧瑩博士/律師一同頒發感謝狀,在團體合影留念後,柯副總經理更親切地與大家交流,展現出其專業性外的親和力,使與會者對當前金融業在全球監管環境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撰稿人:劉軒妤、洪篆華、武秀涼
更多學術交流活動皆會在本中心官網與臉書專頁同步公告
敬請持續關注:政大國貿所國際經貿法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