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貿法學研討會:四分之一世紀里程碑──展望未來多邊經貿秩序與新興議題之發展

  • 2025-09-16
  • 李香瑩
【國貿系訊】
25屆「國際經貿法學發展學術研討會」於本月56日假達賢圖書館羅家倫講堂舉行。除合辦單位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以下簡稱國貿署)長官與本系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任楊光華致歡迎詞外,更邀請到中心創辦人蔡前總統英文致詞。蔡前總統在預錄的致詞影片中回憶當年創立中心之背景,以及與楊光華教授等人協助政府加入WTO的過程,並肯定楊主任帶領中心25年來始終如一的堅持,以及研討會追求卓越的努力。

甫卸下我國常駐WTO代表團常任代表職務的羅昌發大使則受邀以「WTO的掙扎與重生」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其細數過去五年身在第一線,歷經上訴機構停擺、新冠疫情、烏俄戰爭等地緣衝突,以及兩屆WTO部長會議之難關;深感各會員國間之互信逐漸淡薄,導致議事愈發困難。對於WTO未來如何重生,羅大使雖認為結構性問題難解,但歐盟倡議之「多邊暫行上訴仲裁安排(MPIA)」,至少對美國以外之其他會員國而言,稍微緩和了上訴機構停擺導致爭端無法終局解決的困擾。其亦提醒美國之經貿戰略在未來五年,並不會因為川普總統任期屆滿而有所改變,故建議WTO改革之思考必須植基於此前提。最後並疾呼維護WTO持續運作仍是我國最高利益所在。

研討會另一亮點為6日上午舉行之「圓桌論壇」,探討未來如何重建多邊經貿秩序。由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主持,除楊主任與本系教授施文真外,亦邀請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院長彭心儀、以及臺美會主任委員兼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顏慧欣與談。顏主委分享其個人觀察,包括最近於WTO提出的「負責任共識決(Responsible Consensus)」倡議,以避免共識決變成惡意少數享有否決權。另外,其主張鑑於美國在最近之雙邊關稅談判中仍會要求對手國支持WTO重要倡議,足證美國尚未拋棄多邊經貿體系。施教授則是主張WTO既可締結追求漁業資源永續之漁業補貼協定,則在其他環保議題似乎也可做出貢獻,譬如成為協調國際碳定價之平臺;如此更可避免WTO之邊緣化。彭院長則引用前一日羅大使演講之內容,表示既然目前尚有75%以上之國際貿易仍循WTO最惠國待遇原則進行,且MPIA結果也十分類似WTO過往的上訴審,則多邊體制的前景或許不如想像中悲觀。楊主任也認為,即使目前有學者認為美國等於實質退出WTO,但誠如顏主委所言,事實上美國並未完全放棄多邊經貿體制;而WTO之複邊協定即使短期內難以多邊化,仍得以形成國際法中之「軟法」,發揮一定的規範功能。現場提問十分熱烈,特別是臺大法學院助理教授羅懋緯提出如今國際經貿法教學該如何調整,方能回應部分學子質疑本領域式微之問題,獲得不少與會教授之共鳴與討論。

至於本屆研討會發表之5篇論文,雖是透過徵文與匿名外審選出,但卻不約而同聚焦於當今重要之新興議題,包括:供應鏈韌性與經濟安全是否屬於WTO原則之合法例外,以及投資法與數位基建、勞工權保障、企業永續要求、還有國際環境法義務等重要價值之互動,凸顯本研討會永遠在議題上保持領先。

除論文發表人外,各場次之主持人及評論人亦為國內知名之學者專家,包括李貴英、薛景文、陳在方;王震宇、楊岳平、吳憲;倪貴榮、林映均/蔡奉真、張南薰;彭心儀、羅懋緯、張愷致;以及吳必然、張育瑋、黃海寧(依出場序)。加上現場提問踴躍,與臺上所展開之對話精采,令與會來賓對此場學術盛宴讚不絕口;並紛紛表示由於各評論人鞭辟入裡,以致每一場發表彷彿聽到兩篇論文一般,收穫頗豐。

楊主任亦於5日之紀念晚宴與6日之閉幕式向全體來賓與中心工作同仁表達其累積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感謝。衷心表示若無國貿署、以及多年來諸多學者、還有歷屆研究生之支持,本研討會絕無法成為今日國內經貿法領域之標竿性論壇。最後並正式宣布將於完成本屆研討會論文集之編纂後,將中心主任一職交棒予施教授,期盼各界繼續惠予支持。


這是一張圖片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多邊貿易組組長謝佩娟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詞。(照片來源: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





2
中心主任楊光華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詞。(照片來源: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




3
中心創辦人——蔡前總統英文錄影致詞。(照片來源: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




這是一張圖片
謝佩娟組長(右三)、中心主任楊光華(右四)、前WTO大使羅昌發(中)、前政務委員鄧振中(左四)及與會學者開幕式合影。(照片來源: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




5

我國前常駐WTO代表團常任代表羅昌發大使發表專題演講。(照片來源: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




6
圓桌論壇:左起彭心儀、顏慧欣、鄧振中、施文真、楊光華。(照片來源: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