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2781

  • 用熱情書寫藝術的隱士
  • 無而生有,有以貫眾
  • 藝田之樂
  • 逆流而上
  • 畫展導覽稿



用熱情書寫藝術的隱士

中華政大國貿系系友會 榮譽理事長 - 文/雷惠民

 

資江學長與我有同窗之誼,均為民國四十六年秋季,進入政大當年唯 一增設之國際貿易學系就讀。也就是政大在台復校後,為配合經濟發展, 設立的第九個學系。學長因一年前參加就業考試,蒙獲錄取分發台灣銀行, 為保留工作機會,乃毅然休學一年,前往台銀報到。一年後復學,故晚一 屆畢業,被我戲稱為一點五屆。學長自政大畢業後,參加當年中國銀行特考 ( 中國銀行後改稱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簡稱為 ICBC),在該行服務至六十三歲,乃自忙碌的職涯退休。學長退休後,在因緣際會下認識「清平畫會」,進入畫會二十餘年,專注山水畫上,從未間斷。悠遊於學長的水墨紙上,似夢回北宋三寶的古畫𥚃與范寛、郭熙、李唐促膝深談,詠嘆人生。學長沉浸於綠水青山之間,自擬成遺世獨立的隱士高僧,對高山流水的景仰讚嘆,筆落成瀑,揮墨成松,欣羡之情,躍然紙上。學長以八十餘 高齡及二十餘載習畫功力,可與元朝黃公望八十二歲的<富春山居圖>相 比擬,堪稱近代山水畫之蘭亭,誠為我國貿系友瑰寶與驕傲。

 

若各位系友有意收藏吳資江學長上述畫作,
敬請參考「吳資江學長捐贈畫作暨系友捐款贈畫辦法」,或聯繫系友會秘書處白允宜秘書長。

聯絡信箱:hubertpai@hotmail.com     

聯絡電話:0933-009-978



無而生有,有以貫眾

「清平畫會」指導老師 - 文/邱定夫

這是一張圖片

若各位系友有意收藏吳資江學長上述畫作,
敬請參考「吳資江學長捐贈畫作暨系友捐款贈畫辦法」,或聯繫系友會秘書處白允宜秘書長。

聯絡信箱:hubertpai@hotmail.com     

聯絡電話:0933-009-978



藝田之樂

文/吳資江

這是一張圖片

若各位系友有意收藏吳資江學長上述畫作,
敬請參考「吳資江學長捐贈畫作暨系友捐款贈畫辦法」,或聯繫系友會秘書處白允宜秘書長。

聯絡信箱:hubertpai@hotmail.com     

聯絡電話:0933-009-978



逆流而上

文/陳素芬

《前言》 2023 年 6 月 3 日,清平畫會師生彩繪聯展,在中正紀念堂的展廳舉辦開 幕活動。參展的會員中,吳資江學長年齡最大,他代表會員們致詞,口齒尚稱清晰、條理分明。由於展場地處旅遊打卡點,故可謂人潮不斷,他都一一詳細介紹作品;只見他滿頭銀髮在展場不斷穿梭,步伐矯健,甚是難得。 2023 年「清平畫會」在創始人邱教授定夫帶領下,業已桃李滿天下,甚得藝術界好評,門下多位高徒現已在藝大任教及領導。

一 . 人生回顧資江學長生於民國 28 年 (1939),籍貫江蘇武進 ( 現屬常州市 )。父業皮鞋工廠師傅,祖父交代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人生。祖父認為他有讀書的本 領,要好好栽培讓他受好的教育;果然不負祖父厚望,自小學至德國公費深造, 一路上成績優異,並在職場上貢獻所學。 他的求學、成長之路,並不順遂,除了自己努力爭取求學機會,幸賴人生旅途中多個貴人相助。北商時期,他是班上資優生,當時尚未謀面的同校夜間部女同學 ( 後來的夫人 ),即對他印象深刻。兩人在台銀認識後互相勉勵上進,分別畢業於政大及台大,實是難能可貴。

老家在常州,父親於民國 36 年先到台北大稻埕附近設家庭工廠,母親則仍留在大陸紡織工廠當女工,直到民國 38 年才舉家來到台灣。雖然父親工廠時常遷移而搬家,但總不忘優先將入學事宜辦妥。故小學就讀了三個,記得的有龍安、東門等國小。他回憶過往,不禁感慨,讀書是努力爭取的。且因大陸尚未推行注音符號,國文最高不過 80 分,因為注音就被扣分甚多。初中聯考無法上榜,只好就讀住家附近的私立開南商工職業學校初商部,同學大部份是本省人,也學到了閩南語;喜歡棒球與珠算,並得到獎學金。初商最後一年搬到西門町漢中街,初三畢業那年隔壁油漆行火災,延燒得十分嚴重, 被迫搬到當時環南垃圾場附近暫住。

高商入學考試是靠同學沈愛根 ( 當時 FUJI 軟片相機總代理 ) 幫助,才同時考入北商。每學期均列班上第二名,可獲校方全部免學雜費。且因經濟地理課特別有興趣,曾繪製世界經濟地圖,懸掛於北商校內的樓梯口。北商高三義班,號稱駿馬班,當時是有名的人才班,大學聯考一次就考上政大國貿系四名同學,第一屆陳嘉哲、詹德來、郭哲義、吳資江,喜稱高三義班的四劍客。殊不知前三位均為高一就在升學組參加補習的,只有他是就業組的一員。 另外同班王建煊同學雖然考上成大,但研究所又進入政大,後來任職財政部部長及監察院院長。另外尚有前台糖董事長錢秉才,也是同班傑出人才。

由於家境不順,故而大學時開始半工半讀,因為考運不錯,要什麼工作, 似乎尚能手到擒來。他在政大國貿系才就讀一學期,就收到就業考試分發台銀的通知。當時為了銀行的工作休學一年,見見世面,但銀行簽證科助理員的滋味並不如想像輕鬆,還是復學另謀其他工作。巧逢郵政特考,考取郵務員。 在台北郵局當了一年八個月包裹組台長,協助改善流程,減免錯誤,使包裹組業務縮短工作時間,自下午四時至晚上十時下班。

台北商職的課程打下很好的基礎,政大國貿系的課程又十分雷同,故而前三年半工半讀,他尚能成績優異。記得上課時免不了打瞌睡,翁之鏞教授曾在北商及政大國貿系同時教過他財政學的鹽稅,早上八時至九時上課,他常被教授點名回答問題,看似瞌睡著了,卻又回答的上來,真是又冏又不好意思。

有了半工半讀的協助,家境改善,他一反其他同學均在快畢業前找份工作,學習社會經驗的作法;決定離開郵局的工作,好好在楊必立與何顯重等教授的經濟分析、國貿實務與微積分上全力衝刺,以準備好畢業後的就業特考。 且利用時間跨系讀英文、德文、國際公法與私法,以應付就職的各項需要。

他的努力果然奏效,政大國貿系畢業後,就遇到一連串的特考。重要的是考進中國銀行特考、二年後的高考及政大企管研究所在職人員特考。使讀書進修與工作能夠併行,家中負擔也因而改善許多。

他的視野隨著進修而越寬大。當時1968年國內經濟正值起飛,外交部在民國57年外交人員領事特考中,特別招考25名於在地語言訓練後,直接在當地參加外交工作的特考。他參加德文組前往西德,這也完成了他公費留學的夢想,那是在1969年至1972年的往事。沒想到在訓練將近二年時,我國退出聯合國,沖擊到外交關係,外館關閉 30 餘個。外交部改變了原訂計劃, 不再留在當地直接參加工作行列,返回國內在部裡閒著。由於國內薪資太差, 他也只好兼任淡大及政大講師工作。雖然報國之心沒有達成,所幸中國銀行也正在擴充分行,需人孔急,他在結束一年外交部的工作後,返回中銀。

職場換了,但憑他的努力,在哪裡均能如魚得水地發揮。1974 年奉派前往巴拿馬協助開立分行。1981 年巴行擴大經營規模,自行買屋,另在箇朗自由貿易區成立分行與倉庫公司,完成中國商銀在中美洲完整的國際化運作模式。當時我國外貿出口透過箇朗自由貿易區再分批銷售至南美洲各國的貨品 相當多,銀行透過 L/C 開狀業務,就是個好生意;加上倉儲業務可以增加貸放業務的安全性,暫放倉庫又可以增加倉庫收入,十分安全與有利。在當時國際律師與會計師共同建議下,於巴拿馬成立合法公司購入房屋,然後再租給行方當營業場所。銀行表面上是租房營業,盈餘高時可以將租金多付些給控股公司,作為調節銀行稅負之用;將來出售房產時可以將整個公司出售轉移, 不必付房產的 Capital gain,最為國際企業所樂用,也是國際 ( 全球 ) 化的充分發揮。

1983年底奉調返回總行,身體竟然出現亮燈,他想應該把身體好好休養, 參加瑜珈班,並參加行方的書法班、繪畫班,讓工作略為輕鬆下來。沒想到數十年的瑜珈修習,目前尚每天練習不輟,書畫緣也跟隨他修身養性。返總行後曾任職於業務稽核處、企劃行銷處及分行工作,但主要工作仍離不開企劃行銷以及籌劃開設分行事宜。曾多次出國考察以色列、土耳其、印度、菲律賓、 新加坡以及南美諸國。

他在中銀最後分行經理任內,因為交際需要,特別學會了歌唱。過了六十歲年齡,為了在銀行尾牙盛會中不遜色,他學會了唱歌。現在更是唱歌班學員,每週三下午偕同夫人忘情歡唱。

2002年四月他自中國商銀提早優退,因為母親 85 歲高齡開刀,黃金復健期必須有人在旁照顧協助,所幸母親恢復順利,他也算盡心盡孝得當。

他因家裡經濟環境不好,一定要先有工作賺錢,但從來把學業擺在第一 順位,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他認為工作要有發展性,都是靠考試謀職 ( 正正當當 ),要學好多種本領,機會才多。把握人生和機會,先有能力才會有機會。小學四年級上學期 (10 歲 ) 來台灣,他一直沒有忘記祖父的叮嚀。雷惠民老師 ( 國貿系第一屆 ) 說他是 1.5 屆,因為第一屆入學,第二屆畢業。第一屆有一半僑生,一個女生,17-18 個台生。第二屆全都是男生,班上很多普通高中生,不會試算表 / 珠算,但大三微積分是他們的強項。在政大時,每遇大雨即淹水,校舍大都是 2 層樓,校區並不大,只有 5-6 個系,大都男學生,女學生很少。他通車上學,沒有住校。憶起大學生活,他有無限的感恩和懷念, 畢竟這是他人生起飛的第一站,意義非凡。

二 . 退休後再續書畫緣吳學長退休後喜歡遊歷、園藝,居家的小花園花木扶疏、別有洞天。雖然棲居在台北市邊陲,大馬路車流不息,但一進到社區,鬧中取靜,綠意盎然的透天房舍,非常宜居的好地方。他長期居此怡情養性,與自然相契;更常與 「清平畫會」的同好,背著畫具,實地寫生臺灣及世界的山巔水涯、風土民情。 2004 年才開始參加「清平畫會」聯展,迄今已有十餘次。

進到吳學長家中,筆者不由自主地想起

魏晉 - 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卻經常因為工作關係,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然而,人和自然的統一與和諧,人的獨立的精神主體、完美的生命,只有在復歸自然的過程中求得。而他的居所,兼顧生活機能的便利性和林園之志, 造就了他靜謐幽遠的繪畫風格。

他自幼即喜歡書法,寫得一手好字。63 歲自忙碌的職涯退休後,盤算著如何退而不休、老而不衰;因書畫同源,因緣際會之下,認識「清平畫會」( 成立於1979 年 ) 指導老師邱定夫教授,開始了人生的另一春 - 山水畫。畫人物、 動物要學習素描 / 寫生,畫山水則怡然自得、可以「自由心證」,發揮空間很大,喜歡古木參天、雲彩、親近大自然,可以走到畫裡自在倘佯。親近邱老師習畫已 20 餘年,喜歡學畫,永遠當學生,自謙不是畫家;邱老師作畫,儘量用墨少顏色,擅於留白,但也喜歡重彩只要恰到好處;看多邱老師的作畫方式、 筆法、用色,眼界會提高,和年輕學員 (40-50 歲 ) 一起上課,特別有熱情。 國畫重協調,顏色不能太跳、太突出。筆畫太重顯得突兀,但太輕又沒有筆趣; 先用淡色再慢慢修改加深,讓筆觸更生動。陰陽轉折,讓石頭有生氣,不拘泥特定皴法。自古山水畫重意境不重寫實,畫者的氣度修養自然流露在筆端, 無法矯揉造作,「人如其畫,畫如其人。」正是此意。看畫也要基本知識才懂得欣賞,雖然看書能培養基礎功,但不一定看的懂書中內容,不如自己實際動筆畫,才知奧妙。畫家不當面談論他人的好壞,自己畫畫看才知畫功高下。 西畫大都畫近景,重視光線、色彩濃重;國畫大都畫遠景,有墨色即可,重水墨不重色彩,雖然礦物顏料也貴,還是比西畫的材料便宜。繪畫只是興趣, 表達心境的方式,不要花太多成本。

他的山水畫可以歸納為主要的二類:

( 一 )·心中的桃花源 現實世界並不美好。翻開中外歷史,天災人禍不斷,現代社會沒有因為文明科技的進步而減少災難,離苦得樂的美好境界畢竟難尋,唯有心中想像的桃花源,容易取得。因此將想像化為紙上的真實,成為他畫筆下常見的題材。 反覆涵詠的想像,只有在自己的意識面前 (「以有心赴之」),自然的美才能被照亮,才能顯現出來。柳宗元說:「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參酌古人的作品是提高繪畫素養的方法之一,「借古以開今」學習古人是為了創新而不是模仿。舒寫胸襟,發揮景物,境皆獨得,意自天成。呈於象、感於目、會於心。 不模擬抄襲,不隨古人腳跟。因此自由創造的勇氣,不是主觀的任性,而是對想像的獨立思考。藝術獨創的生命力,在於源源不絕的自我追求。

( 二 )· 對景生情面對客觀景物,直觀產生敏銳的美感情趣,是寫生山水畫動人之處。「劈 空而起,皆自無而有,隨在取之於心,出而為情、為景、為事。」( 葉燮,《原詩》)。寫生畫並不是將眼睛所見,照單全收,而是經過作畫者的裁減,去蕪存菁,「搜盡奇峯打草稿」( 石濤《畫語錄,山川章第八》) ,畫中的生意、生機, 表現生命的深刻與多樣。雖身在戶外,心入靜,畫意方能湧現。繪畫能創造 出超乎現實的時空,領會當下特殊心境,情景交融。師從「自然之法」、「天 地自然之文章」,面對最豐富最生動的大自然,深刻觀察和感悟,把天地自有之美,真實完善地表現出來。寫生題材多樣且富於變化,描繪不同地域山水 的特徵和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不同季節氣候的微妙景象,創造出獨特的意境。 天地之大,賦物象形,絪緼磅礡,「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妝,冬山 如睡。」( 郭熙,《林泉高致》) 是寫生山水畫的特色。 郭熙在《林泉高致》提出「三遠法」,即高遠、深遠、平遠;這是由北宋起,山水畫的取景方法,在他的山水畫中,也是以此法取景,筆勢雄健, 水墨明潔。山水畫不僅要表現出「可行」、「可望」,更重要的是「可遊」、「可 居」就是「身歷其境」。還要從遠近、高低、正背等不同側面看到山水的變化, 四時、朝暮、陰晴、雨雪、陰陽的光影、咫尺表現萬里山林,賦與山水以情感, 並由自然形態的變化而引起觀賞者的共感。 山水畫看似平常,其實蘊藏不少人生哲理。以吳學長淡泊清雅的個性, 他的作品擅長清麗脫俗、和而不同,有古風又有新創,具有自己的面貌,值得一再賞玩。

註:1962 考取中國銀行 (BOC),1972 改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 (ICBC) 因為退出聯合國,2004 年改稱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MEGA) 因為與交通銀行合併。


 

若各位系友有意收藏吳資江學長上述畫作,
敬請參考「吳資江學長捐贈畫作暨系友捐款贈畫辦法」,或聯繫系友會秘書處白允宜秘書長。

聯絡信箱:hubertpai@hotmail.com     

聯絡電話:0933-009-978

 



畫展導覽稿

文/陳素芬

吳學長的筆墨世界,以山水畫見長,兼攻書法,因此欣賞他的作品,可以同時看到隱逸的山水和遒勁的行楷。他雖不寫詩,但「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他以「畫」寫詩意,令人百看不厭。

「傳神寫照」原來是讚美顧愷之的人物畫非常傳神,精準描繪出人物的人格精神特質。然山水有靈,不論是「傳移模寫」的臨摹或寫生山水,皆是「遷想妙得」經過慎重的精密構思。所謂「蹟簡意淡而雅正,細密精緻而臻麗」,他用的筆墨不多,慣用書法的筆法—鈎戟利劍,沒骨法(不著輪廓線條,以墨的調子來組成畫面)和勾勒法(先畫輪廓線,再填色彩)兼具的彩墨山水。

若論及中國山水畫的歷史,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其中的山水是先驅,雖然只是人物畫的添景,人物大(重要)山水小(陪襯,不重要),這種比例現在看起來很奇怪,在魏晉當時是主流的畫法。山有面,則背向有影;下為澗,則物景皆倒。「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與霞蔚」。實際觀察自然,赋予山水以寫實的精神。南朝-宋-宗炳《畫山水序》說:「至於山水質有而趨靈。」山水雖是一種形而下的存在,然而與自然山水相通、物我兩入,悠遊於自身的高潔精神世界,把宇宙、自然視為有生命的存在。萬物皆具靈性的自然造形,大自然的氣韻由外顯的生命精神,表現為畫家內在的生命精神,是為「氣韻生動」的現代詮釋。

郭熙《林泉高致》三遠法:「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林泉高致》又云:「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吳學長描繪江南煙雲的自然景觀(如作品#26),對岩石山嶽不作奇峭之態,再用濃墨、焦墨潤飾重要之處。水墨淡遠之中,有開闊瀟灑的氣魄。淡墨擦筆,「掃千里於咫尺,寫萬趣於指下。」。表現光之明暗,濕潤的空氣,繁花似錦,清翠的綠樹,歸帆點點,飛鳥恣意遨遊,極富感性之美,平淡天真多,率直表露,充滿詩情的畫風。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美景。嵐氣清潤,「應物象形」得天真多。以水墨的浸透擴散,造成水景的情趣。以顏色的層次表現對象的明暗、凹凸等質量感;清麗細潤,描寫飄逸,麗而不艷。
   
以高遠、深遠的形式畫出中國北方峻峭的山峰,上突巍峰,下瞰窮谷(如作品#30)。皴鈎佈置,筆意森然。雲中山頂,乾冽雄渾的氣勢,高古雄健,乾硬的直線條,顯出山石剛硬的性格。峭拔峻嶺,四面斬絕,其間點上村落、野渡、人物,使觀者悠悠然遺世獨立。用筆簡潔,氣勢雄壯,飛龍蟠虯,取景少而意味長。線條奔放流暢,姿態自由,忽輕忽重的結體,佈局澹遠清雅,超然脫俗。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嵐色鬱蒼,枝幹勁挺。雪景、棧道、捕魚、山居、農作之田園趣味。線條粗細、速度快慢、輕重皆是寫意作品的要素。「意在不似」深刻的內涵,由內向外迸出的感動力量。外師造化(客觀)、內法心源(主觀),物象的情趣,內心的情感,更強烈、更理想的「胸中丘壑」。
   
山水畫的人生價值,其觀點是以居游於林泉之中為基礎。山水畫是具象的抽象化過程。調和、均衡,看似非現實的景象,卻能把觀者毫無抵抗似地涵融入畫面的氛圍中,而不感到有任何的虛構性。「色新法健,不工不簡,草草而成,多有筆趣。」以抒發胸中逸氣。放逸的表現手法,筆墨蒼勁,意趣有餘。江天空曠,寒意蕭條,「醞釀墨色,麗如傅染,筆法蒼老,墨汁淋漓。」,不受束縛的自由境界,美矣。


 

若各位系友有意收藏吳資江學長上述畫作,
敬請參考「吳資江學長捐贈畫作暨系友捐款贈畫辦法」,或聯繫系友會秘書處白允宜秘書長。

聯絡信箱:hubertpai@hotmail.com     

聯絡電話:0933-00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