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2124

師長訪談

  • 鄭鴻章教授
  • 蔡孟佳教授
  • 陳建維教授
  • 林信助教授
  • 柯汾泠講師
是第23屆系友又是系上教授-
鄭鴻
章副教授
這是一張圖片
姓名:鄭鴻章

年次:民國49年(1960)生
屆別:第23屆
學歷:
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大學社會經濟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畢業
經歷:
政大國貿系專任講師
助理教授
副教授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一開始進行訪談的時候,鄭老師就強調不管是在學生時期或任教以後,他都盡力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就是老師所堅持的人生觀和工作態度。同時從老師的眼中,我們很明顯的看到他對自我要求的嚴格態度。老師認為把握當下是最重要的,不必想的太多太遠,因為對於未來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只要把握當下,到了某個特定的階段或時期,自然就會有一些路讓我們選擇。


樂觀看人生

當我們向老師問到在人生中有無低潮的時候,鄭老師很開朗的笑著告訴我們,他面對人生一向以樂觀的態度相迎、從好的方面去看,很難說有什麼挫折或是低潮。老師這席話讓我們以後多了一種很好的方法來面對挫折,其實遇到挫折真的不用害怕,樂觀面對是一個很好的解決之道。


影響最深的人 - 汪義育院長

在訪談當中,鄭老師提到其實當初他在國貿系當講師的期間,很早就有過出國再進修的念頭,但是一直遲遲不敢行動。主要是因為老師當時可說是國貿系教授也是商學院汪義育院長的左右手,兩人有著亦師亦友的密切互動關係,汪院長對鄭老師非常照顧也很倚賴,尤其是汪院長行政工作忙碌的時候,通常由老師來代課也完全沒有銜接上的問題,兩人的教學默契非常好。汪院長的英年早逝對老師的打擊也相當的大,一直到現在老師在提到汪院長時仍舊難掩悲傷之情。老師對我們說,國貿系上的每一位貿子都應該認識汪院長,汪院長對國貿系的貢獻及影響非常深遠。


國貿未來就業優與劣

老師告訴我們早期大概在六、七十年代左右,國貿系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公職人員就佔了全系的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有一屆高考國貿人員全國錄取24人國貿系就佔了19人之多,相對來說當時報考研究所的人非常的少。因為除了公職人員以外,金融機構、貿易公司、證券公司等等都隨處可見國貿系的學長姊們。但由於環境的變遷,以前因為製造業配合出口貿易政策,於是對國貿系來說找工作輕而易舉;然而現今服務業當道、大學生到處都是,而且國貿系幾乎商院各系的主修課程都有修到,因而容易有博而不精的感覺,但相對的再深造的選擇彈性也較大,所以現在常鼓勵同學再進修以尋找自己的興趣和專長。


今昔學生

現在的學生被大眾稱為草莓族,但老師認為學生的素質其實跟以往差不多,而且有更多機會接受外面的刺激,在反應和見識方面甚至表現的更好。但是同樣的誘惑也增加,外務變多,相對在課業上的注意力會減少,在參加社團、系學會時能同時兼顧課業對現在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


給學生的勉勵

現在同學的選課彈性很大,各個領域的課都能修習,老師建議我們在主科系方面鞏固好基礎,然後多去接觸一些非本科的課程,要在學生階段把握每個學習機會,因為時間稍縱即逝,若等到步入社會後才想再學習,相對要付出的成本比學生時代要大很多。而在學期間多參加社團活動也可以訓練自己待人接物和訓練處理事情的態度,對以後步入社會也很有幫助,但前提是要調配好適度的時間,不要本末倒置了。

資料來源:國貿跨世紀(2007)
不只是良師 更是相當關心學弟妹生涯規劃-
26届學長蔡孟佳副教授
這是一張圖片

姓名:蔡孟佳
年次:民國53年(1964)生
屆別:第26屆
學歷:
奧地利Innsbruck大學經濟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畢業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專任副教授

中華國際經貿研究會秘書長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顧問
教育部技專校院評鑑評鑑委員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兼任副教授
私立東吳大學國貿所兼任副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國企系、商學系兼任講師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輔導組組長

 

教學路

畢業後曾在專科學校教國貿,而最終還是選擇回到政大教育英才,教學這條路,是蔡老師從小的夢想。老師回憶起當初考大學填志願時,為師長所說服,將想讀的教育行政方面科系改成國貿系,並開始規劃自己未來往企業界發展的目標。不過,在研究所求學期間,恩師汪義育教授影響了他非常多,當時他常常會找汪教授談許多想法和疑惑,也為汪教授從事教學工作之餘,能夠邊進行研究學習的生活深深吸引著,於是當汪義育教授詢問孟佳老師是否能夠回來政大教書時,老師便欣然地就答應了。目前則留在系上擔任副教授。


機會成本

在訪談的過程中,老師多次語重心長地提醒我們機會成本的概念。他感嘆現在的大學生常常會把打工當成主業,這些看似為生活費額外補貼的零用錢,其實將可以投資在課堂上的時間給剝削了,「現在有人自稱一個月打工可以賺三萬塊很多,但你要永遠領那三萬嗎」,蔡老師的話,應足夠點醒現在大學生只視短利的毛病。
蔡老師也建議我們不妨把畢業當作一個break,可以先進入職場以轉換環境,經過競爭商場上的歷練後,再回來進修深造。因為假使一個人的心態、成熟度沒有重大成長,就直接受研究所訓練,效果會是遞減的。


以籃球賽比喻人生

這人生就像一場籃球比賽。你沒投進,對方投進,不是只相差兩分,而是相差四分。句話在訪談結束後仍然一直盤旋在我們的腦海裡,或許在現實的社會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其他人在進步,但是卻忽視了相對於他們,自己是在後退的,這之間的差距長期下來就會拉開更大。孟佳老師提醒我們除了注意到這點以外還要知道:以前的社會比較封閉,面對的只有台灣,而現在面對的是全球。把籃球賽的人生觀點映在自己的腦海裡,時時提醒著自己,面對如此眾多的對手,才能搭上這股競爭激烈的潮流。


給貿子的建議-「自覺」、「語言」

蔡老師一再強調­「自覺」。老師認為現階段的我們應該要有自己的生涯規劃,提早思考未來的路,且要知道自己的理想定位在哪裡。現在的學生似乎態度都很一貫,近似盲目跟從,往往只覺得現階段要考什麼就加強什麼,認為反正未來就是要考研究所,越來越少學生向老師討論整個人生方面的規劃。另外,由於現今我們交流的對象是整個國際,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貿易人都是出自外文學院,而不是我們刻板印象中的商學院,因此,老師也提醒我們「把語言當作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透過選修學校的課,或是參加類似的社團,去校外補習班等等管道加強。


結論

在訪談的過程,蔡老師和我們分享了非常多。尤其他對教學一職的熱情與信仰:他認為教育是志業,而不是職業,老師的成就應在學生身上,而不是在老師自己身上。他對我們期待與勉勵著,希望新的一代能夠自覺和自發,積極面對學習、自我學習,扮演好盡職角色。

來源:國貿跨世紀(2007)
導引人生方向的良師-
陳建維主任
陳建維

姓名:陳建維
學歷:英國華威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企業管理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工學士

經歷:台大管理學院研究助理                                                         
         寶僑家品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助理                                                 
            政大國貿系主任

 

座右銘: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出自於沈葆楨為鄭成功親撰的楹聯:「開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之下聯。這是我最欣賞的一句話,這一輩子盡你的能力去成就你的事業功績,如有什麼缺憾就跟鄭成功 樣,把它還給上天,人生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至少盡心努力過,成為 位頂天立地的人。我們無法以成敗論英雄,就像很難定論文天祥的成敗,也許當時他做了別人眼中的傻事,但他留給後世 個忠君愛國的典範,不接受敵人高官厚祿的攏絡,寧可捨身取義。他的堅持,是令人敬佩的。
 

踏入杏壇的機緣

我做過其他工作,但還是發現自己喜歡做學問。人生很多事情都有些缺憾,會因為 些努力賠上一些事情,人生有得便有失,總是犧牲一些事情去換得其他。人生就是去追求你想追求的事情。做研究就是件需要傻勁的事,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原本追求的就是不易到達的目標,探討學問是永無止境的。

很多偉人在歷史的洪流裡做 些努力,其實是蠻傻的。那些人在我眼裡是笨蛋,但是笨得很可愛,像鄭成功,文天祥,諸葛亮也都是。跳開成敗論英雄,這類世俗的見解,人生還可以有些別的。天地高山深谷都不圓滿,人生也沒有完美,受用一朝,一朝便宜。有缺憾便帶有一點程度的美感,所以有人的人生不像世俗眼中般的成功,並不代表他們的人生不值得我們敬佩,所以人做事情要帶有點點的傻勁,不那麼計較成敗得失,有時候成敗得失不是那麼容易判定。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做好硏究、把學生教好,這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興趣、方向、熱情

人不癡狂枉少年,大學時期就是會做夢的年紀,我也曾經有過,每個人都年 輕過是最公平的,很多正當的,能嚐試的就去試試,總會有不同的收穫。像現在 大學生的本分就是唸書,這需要一些堅持,毅力,恆心,把青春歲月換取的是知 識與智慧,唸莎士比亞有用嗎?我曾在劍橋大學的晚宴上,身旁坐文學院院長的 夫人,她說她喜歡戲劇,我盡其所能把所有知道的作品說給她聽,但什麼有幫助 ?什麼沒有幫助?可不一定。人在學習階段就得廣泛學習,就如同做很喜歡的事 情需要熱情一樣,人生的志業,的確需要熱情傻勁。亞馬遜書店的老闆Jeff Bezos ,當初辭去華爾街高薪的工作,回家鄉創辦網路上無店鋪的書店,把爸媽的退休 金大半花掉,想實現自己的主意,原本不被看好,最後事實卻證明他成功了。

做任何事情一定會有瓶頸,如果遇到,有人生而知之,有人困而知之,越是 艱困的環境越要想出路,像學者從事學術工作常受到批評,我就會要自己靜下來 ,想想原因。很多事情要困而知之,勉強而知之,其實都是不錯的學習方式。對 於自己不行的東西,看自己要花多少力氣克服它,可能把大部分的力氣花在自己 比較擅長的地方較適當,這需要摸索、選擇。世上傑出的人很多,對學生們的建 議是早點把人生的方向找出來,早點立定人生的志向,早點累積自己在未來職場 及各個領域所需要的基礎,包括學歷能力跟技能,台灣的小孩子在了解自己興趣 上相對較歐美的孩子晚,即使一樣聰明,但起步較晚,相對落後之後要追趕上也 較累。有興趣優勢的地方,需要的熱情不是一時的,是長期的熱情,在人生的路 上要去找一個有興趣,有熱情,能勝出的方向。

 

對學子們畢業後工作或升學的看法

就業與否?大學畢業,如果知道自己的志向,想唸硏究所就去。如不知,就 先去工作,而後找到喜歡的。問題只是考上考不上,想上的學校大家都想唸,問 題從來都不是有沒有學校唸,而是能不能唸到想唸的。就像工作,你們不是有工 作做就滿足了,也想找個有前景的,待遇好的工作。所以都跟學生建議,在畢業 時最好要能說喜歡什麼,最差也要能說出不喜歡什麼。人生一開始廣泛接觸學習 ,慢慢會發現,人生光陰有限不容許我們什麼都學,不是十項全能就是好,要專 注才能勝出,人可以有選擇的。

英文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再強調了,不論是留在台灣、或出國,英文都是不 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我鼓勵同學可以出國,趁著年輕時出去看看,至於未來想不 想回國都可以,想回來就回來,想客居他鄉也可以,世界是很廣大的,去外面學 習很好。問題是,主客觀條件需要配合,不能出國留下來台灣念書也是很好的。 我個人本身碩士也在台灣念,博士才出國念,端看個人規劃,每個人都有每個人 的規劃限制,如果條件許可,出國看看別人好的地方,也才會知這台灣可愛的地方。

來源:國貿跨世紀(2007)

學會用誠實的態度面對自己─
林信助副教授
這是一張圖片
姓名:林信助

學歷:1992/9-1998/10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經濟學博士                        
           1989/9-1991/6 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
           1983/9-1987/6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學士
經歷:輔仁大學經濟系講師                                                         
        澳洲雪梨科技大學財務經濟系講師                                                 
   商學院『國際高等商管教育學會』專案委員
           政大國貿系助理教授


資源有限欲望無窮

商學院的學生都知道「資源有限欲望無窮」的道理之下,選擇的重要性,因此更應當擅用這個理論,將有限的時間花在自己想要的事物上,林信助老師以此勉勵我們。做一個大學生,在這寶貴的四年內,我們首要學會的,是用誠實的態度面對自己,認真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老師提供了我們多參與社團的建議,社團中的活動以及與人相處的練習,能幫助我們認識、發現自己。有些人擔心參與社團將會壓縮學習、唸書的時間,以至於影響成績,但若是能使用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上課中就聽懂老師傳授的資訊,訓練自己問問題、養成思考的習慣,把時間專心投注在自己想要的事物和科目上,所謂的效率就會漸漸出現,所有修習的科目都會有好成績出現、應該要做的事情都會慢慢步上軌道。這麼一來,我們的收穫會更多。知道自己得到的是什麼並且對自己負責,就是花一分時間得到的最大附加價值。這也就是資源有限欲望無窮的經濟學理論裡達到最大效用的選擇方式。

 

不是第一名,恭喜你!

林信助老師希望我們能有的觀念是:成績、分數,都無法評判我們學到了多少和對該科目的喜好。應付考試的學習,學到的內容太過狹隘;分數評估的價值,實質的意義太過狹隘。老師指出,教改過後,學生爲了什麼目的才去做些什麼事的陋習越來越嚴重,這種行為是侷限了自己的發展。因此老師說:如果你不是第一名,恭喜你!因為你可能是一個比較不會爲了達到高分的目的而去唸書的學生,那你將有更大的空間給自己很多的機會去接觸、看看實務上和生活上與所學有關的事物,比如閱讀課外的雜誌、書籍。這樣得到的才是真正的學識,對我們才有實質的幫助。
 

給孩子自己去尋求解決問題方案的教學方式

老師的孩子們在新竹科學園區的雙語部就讀,之所以不選擇本地普通部就讀的原因,是因為雙語部比較像國外非制式化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比較鼓勵學生自己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較沒有國內給學生制式化解答的毛病。老師的孩子就在這樣的學習環境裡,練習學會找到自己想要的,這讓他感到十分欣慰。也希望同學門能在平時多思考,並培養尋求解決問題答案的習慣,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想到要在參考書中找現成的解答。
 

大學生該做的事

一個大學生應該有足夠的相處訓練,也就是要學會人際關係的處理。時間的管理也是一門必修的學分。另一項現今大學生所缺乏的是語文能力,即使是中文,不只是口語上會說,更應該加強用文字表達的能力,「閱讀」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助益。老師也強調鍛鍊身體和飲食健康的重要性,運動應該是每個大學生都不該缺乏的。林信助老師的最後兩項叮嚀是:「做個感恩的人」和「家和萬事興」,懂得感恩的人會受歡迎;與家庭不和睦,不會讓好處和福利增加,只會搞砸一切。因此,家和、感恩都能讓我們的未來更加順利。

來源:國貿跨世紀(2007)

活的充實 活的快樂­
柯汾泠講師
這是一張圖片
姓名:柯汾泠

年次:民國46年(1957年)生
屆別:第19
學歷:
St. Louis U, MBA (USA)
經歷:
貿易公司

台北銀行國外部
國立政治大學國貿系講師

柯汾泠老師在畢業後赴職場工作了一年之後才到美國繼續深造,取得學位後,先後到貿易公司及台北銀行工作,後來受到梁滿潮教授的影響,決定執起教鞭,到政大教書。

對現在學生的期許

和以前的學生相比,現在的學生因為網路發達,資訊取得容易,因此容易接觸到新的訊息,應變能力也較強。但外務過多,花在功課的時間越來越少。柯老師認為,學生首要的生活重心還是應該以課業為重,外務為輔,千萬避免本末倒置的情形。


關於國貿系

常有人說國貿系所學廣而不精,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一個優勢,柯老師認為只要你及早規劃自己未來的出路,打好英文底子,並多利用學校資源,選擇自己有興趣且對未來有幫助的課程,即可彌補國貿系課程的缺點。另外柯老師也提到,學生的成績不能百分之百決定未來,學生們應該多把時間投入在興趣上,畢竟大學可能只是職業生涯的起步。至於大學之後的路,老師則建議想走傳統貿易路線的同學們應著重在實務經驗的累積,若想往金融界發展則需要在學術研究方面多下功夫,而這些都應該在大學時代就做好規劃。


家庭的重要

家庭對柯老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不可分割的,父母兄弟姊妹及先生小孩都非常重要。婚姻方面,柯老師覺得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要組成一個家庭,一定要妥協與協調,她很少把工作帶回家,因為她認為一回家她就該屬於家人,必須專心,才能兩頭兼顧。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孩子小時候老師管得較嚴,但小孩長大之後,盡量以溝通的方式引導孩子走向正途。若遇到意見相左時則更需要以理性溝通的方式解決。


休閒生活及未來展望

老師的休閒生活一點也不乏味,興趣廣泛的她喜歡寫書法、吹笛子、彈鋼琴、更喜歡烘焙,每周三次的有氧瑜珈課程老師更是很少缺席。提到退休後的日子,老師希望可以到世界各地長時間且定點的旅行,到國外(尤其是日本)悠閒的過日子一直是老師心中的一個夢。


人生座右銘

活得充實,活得快樂」是柯老師想勉勵大家的一句座右銘。所謂活得充實是指每一天都要過得有意義,即使是一分一秒也不能白白浪費,活得快樂是指
要用快樂的心情面對每一天。樂觀的想法加上積極的態度,一定可以讓人生色彩更加豐富。

來源:國貿跨世紀(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