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ogin
登入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請登入以管理網站,按下開啟登入視窗
home
Open login
老師投入教學這份工作,一開始只是因為家裡的長輩都從事教育工作,並且在大學時代想要對於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所以就進入了這個領域。在開始教書之後,老師對於教學又有更深入的體驗,她說:「我發現教書是一個可以發揮影響力的一個行業,至於會發生什麼影響力,其實可能都超過我自己事先的預期,所以我覺得當老師是一件滿重要的事情;當老師,無論是說話、處事方面都要特別小心,因為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或許會影響學生一輩子」,就現階段來說,老師希望讓學生因為她的上課方式改變思考,這比上課吸收了多少資訊還更為重要。
現在科系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分野,重點在於你用什麼方式去吸收你所學習的課程。老師認為學生在學校裡面所學的不論是經濟學也好,統計學也好,或是國際企業管理,都是在建立一種思考方式、邏輯概念的工具,這些工具可以提供你以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老師覺得我們系上提供的課程有滿多是屬於這類型的訓練,他也相信這樣的課程可以增進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在工作上獲得一些幫助。
老師用「苦情」來形容他那個年代的學生,那個沒有internet的年代, 資訊不太流通, 書的總類也不像現在那麼多, 娛樂活動也少,最常做的就是閱讀艱深的書籍,看一些似懂非懂的電影。加上那時的學生不太敢和教授接觸,有不懂的問題,就是抱著有限的參考書籍反覆閱讀尋找答案,將很多時間都花在想問題上面。而現在的學生身處於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若是有不懂的問題,在網路上可以很輕易地找到很多來自各方面的答案,這樣的學習方式的確是一種捷徑,卻也容易養成一有問題就求助於這些很片面資訊的習慣,自己靜下來思考的時間也就減少了, 但是資訊不能取代知識和思考, 過多的資訊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過濾消化。這樣最後的結果或許並沒有比以前的年代更好。
把握時間多學習或許說起來有點八股,但是大學是人生中最有彈性的一個階段,應該在這個階段多發掘自己的興趣,多建立對事情的看法。如果將這個可以自由發展的階段,用來胡亂混時間,這是浪費社會資源的一種表現,最大的損失也將是自己。把握時間多學習,不是專指在知識上的學習,像是第二外語、插花或是樂器等技能,都是不錯的選擇。老師也非常鼓勵參加社團,從中學習做人作事的方法和態度。老師強調身為一位管理者,專業知識也許還不是最重要的能力,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也很重要。
如果人生的目標只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唸書,或是為了賺大錢而拼命工作,這樣的人生太辛苦也顯得可憐。學生不該抱有這麼功利的思想,而是應該培養各方面的興趣。如果有錢,老師推薦可以出國留學,這會使你的視野或想法與以往大不相同,而語言也會因為環境的關係大有進步。但是培養國際觀或是語言訓練並不是非得要出國才能達到這些目標,一切都是取決於自己要先有興趣的產生。最後,不論你的人生規劃走什麼樣的路都好,最重要的是要對得起自己。 來源:國貿跨世紀(2007)
「其實我以前大學念的是台大土木系。」 當教授脫口而出這句話時,著實讓我們嚇了一跳。因為在一次的結構學考試中,沒有將答案取到老師所要的小數點後幾位,讓他有了個念頭:「有沒有什麼科目是不需要那麼精確,差不多也可以的」從此他走上了修習商學院科目的路途,而在要考研究所的兩個月,有著土木工科將來可能沒落的想法下,毅然的選擇了商學院研究所,也開始了他與商業無法分開的人生之路。
在研究所畢業後也曾投入銀行業工作的郭教授,雖然能賺錢,但也體驗到銀行業講求「績效」,這現實的一面並不是他所要的,從事研究才是他的目標。在台大財金系擔任助理時,在一次機緣下參加了劍橋大學的重案研究,而文章也被刊登在倫敦金融界的刊物上,受到了當時各家銀行的囑目,甚至曾有份10萬英磅薪水的工作等著他,然而秉持著自己愛台灣信念的郭教授,卻選擇了回到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台灣」,因為這裡才有他的家人,還有他所熟悉的一切,讓在劍橋老師著實的生氣了一頓。
「當然不外乎是我的父母啦」 教授笑笑的說著。然而其實是他在劍橋唸博士班的老師,當時在撰寫畢業論文時備感壓力,覺得自己才思枯竭的郭教授,受到了老師一番話的棒喝,他說了:「George,你寫的不是要得諾貝爾獎的文章,而是你自己的畢業論文」, 這時讓他了解自己過於固執,求好心切的心態,需要改變了。而教授也告訴我們,凡事雖然要求完美,但是必須有一定的限度 ,而年輕人常犯得失心太重的錯誤 ,也是要我們能注意的地方。
「其實在要念博士學位時也是很不想到國外去的,因為那是個異鄉,我花了好久的時間才克服」郭教授也藉此點出了,他要我們年輕一輩能看廣一些,不要侷限自己,要能有國際觀,在現在這個名為「地球村」的世界裡,能自覺且自動的接觸多元的文化與知識,就有如一塊乾海綿,從乾硬變軟,再能進水膨脹一般。最後他跟我們說了,大家都愛台灣,都是勇敢的台灣人,但是我們不能夠只有那份熱情,也要能有那份才能,始可以對我們的家園盡最大的心力、成最大的事業、有最好的人生。 來源:國貿跨世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