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法学研讨会:四分之一世纪里程碑──展望未来多边经贸秩序与新兴议题之发展

  • 2025-09-16
  • 李香莹
【国贸系讯】
25届「国际经贸法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于本月56日假达贤图书馆罗家伦讲堂举行。除合办单位经济部国际贸易署(以下简称国贸署)长官与本系国际经贸组织暨法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杨光华致欢迎词外,更邀请到中心创办人蔡前总统英文致词。蔡前总统在预录的致词影片中回忆当年创立中心之背景,以及与杨光华教授等人协助政府加入WTO的过程,并肯定杨主任带领中心25年来始终如一的坚持,以及研讨会追求卓越的努力。

甫卸下我国常驻WTO代表团常任代表职务的罗昌发大使则受邀以「WTO的挣扎与重生」为题,进行专题演讲。其细数过去五年身在第一线,历经上诉机构停摆、新冠疫情、乌俄战争等地缘冲突,以及两届WTO部长会议之难关;深感各会员国间之互信逐渐淡薄,导致议事愈发困难。对于WTO未来如何重生,罗大使虽认为结构性问题难解,但欧盟倡议之「多边暂行上诉仲裁安排(MPIA)」,至少对美国以外之其他会员国而言,稍微缓和了上诉机构停摆导致争端无法终局解决的困扰。其亦提醒美国之经贸战略在未来五年,并不会因为川普总统任期届满而有所改变,故建议WTO改革之思考必须植基于此前提。最后并疾呼维护WTO持续运作仍是我国最高利益所在。

研讨会另一亮点为6日上午举行之「圆桌论坛」,探讨未来如何重建多边经贸秩序。由前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主持,除杨主任与本系教授施文真外,亦邀请国立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院长彭心仪、以及台美会主任委员兼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副总谈判代表颜慧欣与谈。颜主委分享其个人观察,包括最近于WTO提出的「负责任共识决(Responsible Consensus)」倡议,以避免共识决变成恶意少数享有否决权。另外,其主张鑑于美国在最近之双边关税谈判中仍会要求对手国支持WTO重要倡议,足证美国尚未抛弃多边经贸体系。施教授则是主张WTO既可缔结追求渔业资源永续之渔业补贴协定,则在其他环保议题似乎也可做出贡献,譬如成为协调国际碳定价之平台;如此更可避免WTO之边缘化。彭院长则引用前一日罗大使演讲之内容,表示既然目前尚有75%以上之国际贸易仍循WTO最惠国待遇原则进行,且MPIA结果也十分类似WTO过往的上诉审,则多边体制的前景或许不如想像中悲观。杨主任也认为,即使目前有学者认为美国等于实质退出WTO,但诚如颜主委所言,事实上美国并未完全放弃多边经贸体制;而WTO之复边协定即使短期内难以多边化,仍得以形成国际法中之「软法」,发挥一定的规范功能。现场提问十分热烈,特别是台大法学院助理教授罗懋纬提出如今国际经贸法教学该如何调整,方能回应部分学子质疑本领域式微之问题,获得不少与会教授之共鸣与讨论。

至于本届研讨会发表之5篇论文,虽是透过征文与匿名外审选出,但却不约而同聚焦于当今重要之新兴议题,包括:供应链韧性与经济安全是否属于WTO原则之合法例外,以及投资法与数码基建、劳工权保障、企业永续要求、还有国际环境法义务等重要价值之互动,凸显本研讨会永远在议题上保持领先。

除论文发表人外,各场次之主持人及评论人亦为国内知名之学者专家,包括李贵英、薛景文、陈在方;王震宇、杨岳平、吴宪;倪贵荣、林映均/蔡奉真、张南薰;彭心仪、罗懋纬、张恺致;以及吴必然、张育玮、黄海宁(依出场序)。加上现场提问踊跃,与台上所展开之对话精采,令与会来宾对此场学术盛宴讚不绝口;并纷纷表示由于各评论人鞭辟入里,以致每一场发表彷彿听到两篇论文一般,收获颇丰。

杨主任亦于5日之纪念晚宴与6日之闭幕式向全体来宾与中心工作同仁表达其累积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感谢。衷心表示若无国贸署、以及多年来诸多学者、还有历届研究生之支持,本研讨会绝无法成为今日国内经贸法领域之标竿性论坛。最后并正式宣布将于完成本届研讨会论文集之编纂后,将中心主任一职交棒予施教授,期盼各界继续惠予支持。


这是一张图片
经济部国际贸易署多边贸易组组长谢佩娟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照片来源:国际经贸组织暨法律研究中心)





2
中心主任杨光华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照片来源:国际经贸组织暨法律研究中心)




3
中心创办人——蔡前总统英文录影致词。(照片来源:国际经贸组织暨法律研究中心)




这是一张图片
谢佩娟组长(右三)、中心主任杨光华(右四)、前WTO大使罗昌发(中)、前政务委员邓振中(左四)及与会学者开幕式合影。(照片来源:国际经贸组织暨法律研究中心)




5

我国前常驻WTO代表团常任代表罗昌发大使发表专题演讲。(照片来源:国际经贸组织暨法律研究中心)




6
圆桌论坛:左起彭心仪、颜慧欣、邓振中、施文真、杨光华。(照片来源:国际经贸组织暨法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