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路更宽广-
饶秀华副教授
姓名:饶秀华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系
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博士
经历:
美国莱斯大学助教授
英国约克大学访问学者
各类专业期刊审稿人
台湾银行董事
政大商学院民意与市场调查研究中心顾问
校务会议代表(95~96年)
在大学时期饶秀华老师念的是台大社会系,后来转入了经济系。唸书之馀,她也参加了许多服务性社团,如爱爱社等。她跟着这些社团,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许多孤儿院照顾孤儿。这个经验让她获益良多,她也深深的体认到帮助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后她也在台大顺利取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
人生的转折点
毕业后她工作了五六年,但热爱唸书的饶老师兴趣并不在工作,她喜欢研究并吸收更多的知识,于是她选择远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取得博士学位后,个性温和的她,凭着一股对学问的热情,投入了教书的工作。因为在教书的过程中,她不仅可以将她所知的授予学生,教学相长,她也从而吸收更多知识。
家庭生活
饶老师的家庭气氛很休閒、很轻松,因为没有小孩,下班后家便成了纾解压力的地方。与先生聊聊天,可以尽情享受两人的世界。
影响最深的人
提到影响老师最深的人,她认为是她的妈妈。从小妈妈对她的教育就十分严谨,总是要求她要勤快一点、认真一点。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她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全力以赴。
国贸系的优势
饶老师认为国贸系的学生通常都比较活泼、比较有创意,很会show自己。若再加上足够的知识,将来在职场上定会有很好的表现。
给同学的建议
现在的学生脑筋都十分灵活,玩得多,可是相较之下,花在书本上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其实在大学时期正是充实自己的黄金阶段,具备有良好的英文能力更是重要。平时便要借由看电影、听音乐、还有看英语杂志来累积自己的实力。而学业成绩并非绝对,成绩好并不代表将来出社会就找得到好工作,重要的是要有创造力及良好的EQ。因为有高EQ,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的主人,比有高IQ更重要!
想完成的梦想
现在的生活对老师来说不免稍为单调一些,接下来的她想调整一下生活的步调,到处去旅行,给自己一些假期。虽然饶老师认为她的娱乐时间太少,但问到她还有什么想完成的事时,老师竟笑笑的说:「想做更多的研究」,显露出追求学问的求知精神及专注研究的认真态度,这就是饶秀华老师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勤快与创意
「勤快与创意」是饶老师给贸子的一句话。勤快是努力认真,创意是把旧的变新的创造力。勤快的人格特质加上创造力,定可以让自己的路更宽广!
来源:国贸跨世纪(2007)
改变学生思考-
谭丹琪教授

姓名:谭丹琪
学历: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Ph.D
国立台湾大学商研所 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国际贸易学系学士
经历:
国立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助教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RA, TA, Instructor
成大国际企业研究所助理教授
发挥影响力
老师投入教学这份工作,一开始只是因为家里的长辈都从事教育工作,并且在大学时代想要对于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就进入了这个领域。在开始教书之后,老师对于教学又有更深入的体验,她说:「我发现教书是一个可以发挥影响力的一个行业,至于会发生什么影响力,其实可能都超过我自己事先的预期,所以我觉得当老师是一件满重要的事情;当老师,无论是说话、处事方面都要特别小心,因为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就现阶段来说,老师希望让学生因为她的上课方式改变思考,这比上课吸收了多少资讯还更为重要。
是不是国贸系不重要
现在科系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分野,重点在于你用什么方式去吸收你所学习的课程。老师认为学生在学校里面所学的不论是经济学也好,统计学也好,或是国际企业管理,都是在建立一种思考方式、逻辑概念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提供你以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老师觉得我们系上提供的课程有满多是属于这类型的训练,他也相信这样的课程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在工作上获得一些帮助。
真的有比较幸福
老师用「苦情」来形容他那个年代的学生,那个没有internet的年代, 资讯不太流通, 书的总类也不像现在那么多, 娱乐活动也少,最常做的就是阅读艰深的书籍,看一些似懂非懂的电影。加上那时的学生不太敢和教授接触,有不懂的问题,就是抱着有限的参考书籍反复阅读寻找答案,将很多时间都花在想问题上面。而现在的学生身处于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若是有不懂的问题,在网络上可以很轻易地找到很多来自各方面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的确是一种捷径,却也容易养成一有问题就求助于这些很片面资讯的习惯,自己静下来思考的时间也就减少了, 但是资讯不能取代知识和思考, 过多的资讯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过滤消化。这样最后的结果或许并没有比以前的年代更好。
珍惜时间多学习
把握时间多学习或许说起来有点八股,但是大学是人生中最有弹性的一个阶段,应该在这个阶段多发掘自己的兴趣,多建立对事情的看法。如果将这个可以自由发展的阶段,用来胡乱混时间,这是浪费社会资源的一种表现,最大的损失也将是自己。把握时间多学习,不是专指在知识上的学习,像是第二外语、插花或是乐器等技能,都是不错的选择。老师也非常鼓励参加社团,从中学习做人作事的方法和态度。老师强调身为一位管理者,专业知识也许还不是最重要的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也很重要。
莫为生活而生活
如果人生的目标只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唸书,或是为了赚大钱而拼命工作,这样的人生太辛苦也显得可怜。学生不该抱有这么功利的思想,而是应该培养各方面的兴趣。如果有钱,老师推荐可以出国留学,这会使你的视野或想法与以往大不相同,而语言也会因为环境的关系大有进步。但是培养国际观或是语言训练并不是非得要出国才能达到这些目标,一切都是取决于自己要先有兴趣的产生。最后,不论你的人生规划走什么样的路都好,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
来源:国贸跨世纪(2007)
积极乐观 和谐圆满-
傅冶天副教授

姓名:傅冶天
学历:
美国史丹福大学工程与经济系统博士
美国史丹福大学统计学硕士
经历:
美国史丹福大学客座副教授
美国史丹福大学访问学者
史丹福大学经理人投资学研讨会顾问
史丹福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大学拨款委员会可行性研究」案助理顾问
史丹福大学助教、研究助理
政大国贸系副教授
Q: 对于人生,对于生活的一切,您有何座右铭?
A:人生是一场飨宴,一个冒险,值得认真思索,努力达成。
Q:人生曾经遇上最大的困难? 是如何克服的?
A:人的责任是多面向的,必须兼顾。只有不偏废,才能和谐圆满。
Q:请问您对国贸系学生的印象?
A:落落大方,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Q:对于台湾现在国际贸易的现况,面对大陆的竞争,就您的观点而言,台湾应该怎么做?
A:积极乐观,找出我们的长处,精益求精。
Q:如果您有一台时光机,请问您最想回到什么时期?为什么?
A:时光机若可带我回到过去海外留学的十年,我将每年都会回家探望外公外婆、伯父、伯母和双亲。学成之后才得知最疼孙儿的外公、外婆均已辞世,临终前还牵挂着我的学业,家人为了不影响我求学的心情,瞒着不告诉我。
Q:什么是您认为人生不可或缺的经验,例如:一定要去的地方、一定要接触的
人?
A:一定要出国留学,接触来自八方的朋友,丰富人生,开拓视野。
Q:目前最想达成的愿望?
A:努力进行学术研究,孝顺父母,培育下一代。
Q:给国贸系系胞们的期许与建议?
A:同学们不可一日不读书、不运动;注意饮食,按时就寝。健康好,心情佳,整个人都灵光了,读书更会事半功倍。
来源:国贸跨世纪(2007)
心系台湾发展─
郭维裕教授
姓名:郭维裕
学历: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财务经济学博士
经历:
瑞士联合银行(UBS)苏黎世总行基金管理部研究员
国立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国科会硕士级专任研究助理
国立政治大学国际贸易学系副教授
「其实我以前大学念的是台大土木系。」 当教授脱口而出这句话时,着实让我们吓了一跳。因为在一次的结构学考试中,没有将答案取到老师所要的小数点后几位,让他有了个念头:「有没有什么科目是不需要那么精确,差不多也可以的」从此他走上了修习商学院科目的路途,而在要考研究所的两个月,有着土木工科将来可能没落的想法下,毅然的选择了商学院研究所,也开始了他与商业无法分开的人生之路。
心系台湾发展
在研究所毕业后也曾投入银行业工作的郭教授,虽然能赚钱,但也体验到银行业讲求「绩效」,这现实的一面并不是他所要的,从事研究才是他的目标。在台大财金系担任助理时,在一次机缘下参加了剑桥大学的重案研究,而文章也被刊登在伦敦金融界的刊物上,受到了当时各家银行的嘱目,甚至曾有份10万英磅薪水的工作等着他,然而秉持着自己爱台湾信念的郭教授,却选择了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台湾」,因为这里才有他的家人,还有他所熟悉的一切,让在剑桥老师着实的生气了一顿。
影响自己最大的一个人
「当然不外乎是我的父母啦」 教授笑笑的说着。然而其实是他在剑桥唸博士班的老师,当时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备感压力,觉得自己才思枯竭的郭教授,受到了老师一番话的棒喝,他说了:「George,你写的不是要得诺贝尔奖的文章,而是你自己的毕业论文」, 这时让他了解自己过于固执,求好心切的心态,需要改变了。而教授也告诉我们,凡事虽然要求完美,但是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而年轻人常犯得失心太重的错误 ,也是要我们能注意的地方。
给后辈的一席话
「其实在要念博士学位时也是很不想到国外去的,因为那是个异乡,我花了好久的时间才克服」郭教授也借此点出了,他要我们年轻一辈能看广一些,不要侷限自己,要能有国际观,在现在这个名为「地球村」的世界里,能自觉且自动的接触多元的文化与知识,就有如一块干海绵,从干硬变软,再能进水膨胀一般。最后他跟我们说了,大家都爱台湾,都是勇敢的台湾人,但是我们不能够只有那份热情,也要能有那份才能,始可以对我们的家园尽最大的心力、成最大的事业、有最好的人生。
来源:国贸跨世纪(2007)
曾任系友会理事长-
最了解系友会的雷惠民老师

姓名:雷惠民
届别:第1届
经历:
裕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士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巨光设计印刷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雷惠民老师身为国贸系第一届毕业生,目前仍在系上开课任教。眼看国贸系成立五十周年,对国贸系的感情以及期许越来越深。
冲劲V.S.不急
雷惠民老师提到,以前毕业的学生急着找工作、急着当兵,而现在的同学似乎没有足够的冲劲,脑中只想着玩乐,认为一切都不急,慢慢来即可,这是现在与从前最大的差别。随着今昔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让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与几十年前相比可说是大不相同。
研究所重不重要
当我们问到了上研究所重不重要时,雷惠民老师认为见仁见智,毕竟要看自己以后想往哪里走,如果有兴趣走学术路线,将来的工作可能比较属于企划、研究方面;如果大学毕业就出去工作的话,性质会较接近实务方面的工作。如果已经得到了硕士学位,能够再加上一些工作经验,对于进修博士的学位也会比较得心应手。研究所的重要性取决于自己对于未来的方向及看法,选定一个喜欢的方向,专心向前才是最重要的。
守约、守时
「跟人家约定就要做到」雷老师强调守约守时的重要性,做人必须言而有信、实现诺言,并且要积极参与、全力投入。也特别提到赴约时,我们必须要学会尊重对方,如果提前到了也不要先进去赴约地点,这样有可能会打断对方工作,为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人脉广阔
我们问到雷惠民老师是如何建立广阔的人脉时,老师告诉我们,他办系务四年、院务十五年,必须与各个单位联系,因此接触的范围很大、互动也很多。再加上早期国贸、企管两系毕业的学长姊们很多都上过老师的课,目前在企业界中多任中、高阶主管。老师也在公企中心、公教中心待过七年,因此和受训的学员熟识,借此和企业界连结,尤其是老师在82年退休离开本系专任的工作后,曾在企业界担任高阶主管多年,更为他建立丰沛的人际关系。所以许多的企业高阶主管都愿意接受老师的的邀请来系作专题演讲。老师也提到,早期的学生对老师都是怀抱着感恩的心,而现在的学生却失去了师生之间亲切的味道。
对学生的期许
雷老师希望学生对社会多付出爱心与关怀,同时更要充实自己,多用功一点、多加强专业知识以及语文能力,不管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日文都不错,学一些基本的会话对将来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现在社会中的诱惑很多,不像从前能从事的课外活动少之又少,学生要在诱惑之中学习如何拒绝而让自己成长茁壮。
来源:国贸跨世纪(2007)